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崔振宽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动态】【雅昌专稿】从华山系列作品看崔振宽先生现代性笔墨之变

2018-09-05 20:07:18 来源:雅昌艺术网专稿作者:刘爽 
A-A+

 

著名画家崔振宽先生

  导语:王羲之曾云:“在山阴道上行,如在镜中游。”2018年8月的一天,崔振宽先生也在山阴道上行,却无羲之先生的悠然空灵。崔先生是在暑期的华山山道上,烈日炎炎游人若织,这是他多年来第十次上华山,为创作一些新的华山题材作品。

  华山依然“举头红日近,回首白云低”,又险又美。崔先生八十多岁了,却清朗矍铄,他拾阶而行,浏览过旧日风景,便捡一处位置,支开画架,开始创作。他是沉默的,闲和严静中笔走墨动,似乎身边的喧嚣成了远致。

  距离201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“苍山无言”个展已经三年,崔先生著名的焦墨范式已为中国山水画史树立了一个丰碑。而这三年间,崔先生的创作还在“渐变”,“这次到华山来,已经不是画华山,而是在里边找一些比较抽象的东西,那些一般人不太注意的。”崔振宽说,他近期作品着重点在于加强笔墨的“抽象性和表现性”,为了“更现代,更接轨国际”。

  从水墨到焦墨,从优美到壮美,从写实到写意到加强抽象与表现,崔振宽先生的艺术风格一直在演变,而他的华山系列便是其笔墨之变的典型例证。

  在西峰的咖啡馆,面对着华山的峻岭和云烟,崔先生回顾了十上华山的艺术历程。只有谈到他的山水画创作,他才从一贯的沉默变得更丰富与敏锐。

  相关链接:【艺术人物】崔振宽: 走入中国山水画史的焦墨范式

2018年8月在华山写生

在华山西峰顶接受雅昌艺术网访谈

  华山系列是创作的一个分支

  雅昌艺术网:崔老师,华山作品可以算作您山水创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系列吧?

  崔振宽:算,华山属于秦岭系列。我的作品主要是以西部山水为主,分为秦岭、陕北、关中、陕南、西南系列等。华山是秦岭系列的一个重要分支。

  山水画者在早期都喜欢画名山大川,我在1956年就来过,那是第一次上华山,21岁,几十年来也不知道画过了多少华山。

  雅昌艺术网:近现代以华山为创作素材的大家不少,比如张大千、石鲁、何海霞等,您如何看待他们的华山作品?有无受其影响?

  崔振宽:张大千曾和其兄长张善孖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游历过华山,现在北峰上还有他们的书法刻石,大千先生的技术非常好,画面极优美;

  何海霞先生是张大千最有名的弟子,他的书法和绘画都师从大千,但何老的华山更厚重一点,两人还是不太一样。何海霞意象的造境能力非常强,画的很随意,画画应该要随意,他做得好过很多人,但是风格还是接近于张大千。我记得在1979年的时候,他在北京要画一些华山作品,给我写信说“把你的华山速写给我复制一下”,后来他很多构图用过我的速写;

  石鲁先生画华山完全是一种个性的创作,他不写实。记得他画过一张《巍巍华山松,高高且重重》,自己写诗配画,他画的不追求像华山,强调精神气质,可是感觉非常好。他曾经说过“要把华山当做大写的人来画”,他的画是鬼斧神工,他是天才。

  雅昌艺术网:崔老师,华山在您心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符号?

  崔振宽:中国人说山水跟外国人不一样,外国人是风景的概念。中国的山水特别是山,在古代“山”是一个“大物也”,除了天以外最大。所以山水对中国人是一种精神的象征。古代皇帝就对山很敬畏,所以要朝拜,民间更不用说。这种审美观念直到现在还在传承在发扬,所以中国人对山水特别钟爱,艺术方面也就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,特别是绘画,中国文人画实际上是山水画为主的。

  华山本身是一种雄伟和一种崇高,险峻是它的典型特征。

  十上华山  见证艺术风格演变

写生作品:华山下棋亭,1961年,尺寸:22x28cm

写生作品:华山气象站,1975年 , 尺寸:45×33.5cm

写生作品:华山苍龙岭,1977年,尺寸:46x33cm

写生作品:华山玉泉院之三,1977年,尺寸:38x34cm

写生作品:华山青柯坪,1978年,尺寸:42x34cm

  雅昌艺术网:您十上华山,可以讲讲其中的故事和创作过程吗?

  崔振宽:第一次是1956年,21岁,来写生。我一个人背个画架子就下鹞子翻身到下棋亭去了,还有长空栈道,俗称nie nie 橼(朽木),也去了。记得天快黑了,一路上都没有人,我从西峰下苍龙岭时风呼呼的,几乎要把人刮到悬崖里边去,蹲在那儿往下挪,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的台阶那么清楚,那个时候磨光了。上山时一路上看不见华山,等到了北峰,一下子华山整体出来了,吓了一跳,那种感觉印象太深了。华山的挺拔、雄伟、险峻完全体现在爬到北峰突然出现的瞬间画面里,现在人们坐缆车上山,这种感觉很难有了吧。

  第二次是1959年,罗铭老师带着国画系的学生上华山写生。第三次是1961年,那时我已经是美院助教了,跟罗铭、刘文西老师上华山。接下来到1975年了,75年我在特种工艺厂工作,单位组织一部分搞专业设计的人员上华山;画得最多的一次是1977年,呆的时间比较长,画了很多速写,也画了好几十张水墨写生。后来1978和1979年也先后来过。

  80年代之前的创作都属于水墨写生,偶尔速写,追求写实。

  再后来就是1984年了,那时候已经到了陕西国画院工作,陪日本画家游华山,当时他们感到很震撼。那个时候我也还年轻,五十岁左右,上千尺㠉一般人抓着链子都吓的不行,我手都不扶就爬上去,下山的时候从上边一直跑着跳着就下去了。

速写作品:华山景色,1977.07

速写作品:华山千尺潼,1977.07

速写作品:华山下棋亭,1977.07

速写作品:华山险峰,1977.07

速写作品:华山一角,1977.07

速写作品:华山中峰,1977.07

  雅昌艺术网:然后就到85思潮了,这个时候您的创作观念受到冲击了吧?

  崔振宽:是的。这期间倒是没有爬华山,已经在考虑另外的问题。实际上所谓85思潮就是传统和现代的关系,85思潮的核心是坚持传统还是全盘西化。

  我们这一代画家,包括陕西国画院、美协这些老画家都受思潮的影响,但是都没有跟着思潮跑,都有一个很认真思考的过程,基本上都是在既坚持传统又有现代意识。主张既要有中国传统的一些精神,又要吸收西方的一些现代绘画因素,但是不能全盘西化。

  我的观点是:坚持传统还是全盘西化,最核心问题是笔墨问题。

  我们知道,南宋以后兴起文人画,逐渐变成主流,所以说现在所谓传统最重要的是文人画,当时文人画最核心的问题是笔墨。比如有人强调意境,有人强调诗意,有人强调精神内涵,但是我的观点不管你强调什么都是从绘画的某一个方面来着眼的,不管从哪个方向着眼最终都是要用笔墨来体现,这是最主要的。

  比如说绘画的意境或者诗意或者精神内涵或者是优美是壮美等等,西画都有,油画也可以讲这些东西,唯独一个笔墨没有,西方绘画没有笔墨,这是我们中国画的核心特点。

  雅昌艺术网:85思潮时您在画院工作,当时方济众先生作院长,您一定也接受长安画派影响?

  崔振宽:长安画派基本上是一种创新精神,按文人画的传统来说,就是传统的基本功相对来说比较差一点。所以方济众先生成立画院以后要求我们补传统的课补笔墨的课。但长安画派主要精神是创新,所以方先生在补传统课时候强调要新。85思潮来了以后他抵触不是很大,因为他有创新精神。但是长安画派又不主张全盘西化,主张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。85思潮我们当时是受到冲击很大,但也受其影响。

  接受现代艺术的什么呢?一个是印象派的影响,特别是像梵高、塞尚的影响;再一个接受抽象艺术的影响,增加一些抽象因素,使绘画的形式因素笔墨语言更丰富一点更现代一点;另外是接受表现主义的艺术,画得更强调个体精神的表现。

小品:2009册页十一帧之西岳华山,尺寸:35×46cm,2009年


小品:西岳华山【扇面】,2010年

2018年华山写生现场

  雅昌艺术网:据说1986年的杨凌会议上你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了笔墨的传统和现代问题?

  崔振宽:当时我写了《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现代价值》,这篇文章是我对中国画、文人画、对传统艺术的一个思考。是我对传统艺术的基本理解。

  文章意思是说传统笔墨有其价值,可以表现现代可以向现代发展,这是一个基本的观点。通过85思潮,一方面对传统报有信心,一方面对现代艺术要认真地吸取,才是向前发展的必然之路。

  雅昌艺术网:85思潮之后到2013年华山论剑,这期间您没有再到华山,画过很多华山吗?

  崔振宽:画过很多。断断续续几十年来一直在画。2013年冬,与美术批评家王鲁湘先生同登华山,在当年王先生与金庸“华山论剑”的北峰顶上边赏华山美景,边谈论艺术,算是“华山论艺”吧。

  雅昌艺术网:华山系列风格的变化始于何时?

  崔振宽:是和我艺术风格的演变一致的。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在1992年春节刚过,我和朋友去了河西走廊。

  我第一次感觉到西北的辽阔崇高,非常苍凉、苦涩、崇高的气象。这和我的审美和艺术追求是契合的。当时时间比较仓促,我甚至来不及画写生。因为接触的东西太多,在一个月中把整个河西走廊跑了一圈,从兰州过去那一路,武威、张掖、玉门一直到敦煌到嘉峪关玉门关和阳关,那个地方对我的震撼非常大。虽然来不及画写生,但当时记忆印象很深,回来以后大概花了一年多的时间,专门创作了西部系列,都是八尺对开,题材内容对我来说是新的,也试图不断在寻找新的语言,所以那批画完全进入到一个新的创作状态,凭着印象画了大概有100幅左右的创作。这里面有少量焦墨作品,1994年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便是这批画,影响比较大。

  当时著名的批评家刘骁纯、郎绍君、殷双喜、范迪安等都参加了,他们给了不错的评价。说是当时比较好的一个展览,美术馆也收藏了两张作品。批评家的评价有几个方面:一是从内容上反映了西部,有一种壮美甚至于有一点苍凉的悲剧意识,二是笔墨是当时画展里边是非常好的,这是郎绍君说的,他始终认为创新如果离开笔墨创新不会成功,而我这个画展最大的支撑是笔墨。同时在研讨会把焦墨问题上也提出来了,因为我画了几幅焦墨在里边。

水墨作品:太华三峰,尺寸:180x96,1979年

水墨作品:华山下棋亭,尺寸:114x68cm,1987年

水墨作品:巍巍华岳,尺寸:69×137cm,1991年

水墨作品:华山图,尺寸:138x68cm,1995年

水墨作品:华岳雄姿,尺寸:123×245cm,2005年

水墨作品:登山图,尺寸:132×69cm,2012年

  雅昌艺术网:这个时候就已经吸取了不少黄宾虹的笔墨理念吧?

  崔振宽:黄宾虹在学术圈获得公认是近二十几年的事,而在1956年我在一刊物上看到两幅黄宾虹山水,便已心仪,从那时起,黄宾虹情结根植于心。60年代初读《黄宾虹画语录》、70年代末《美术丛刊》上再见黄宾虹的作品,心向往之。对黄宾虹情有独钟应该属于心性的吸引,是艺术性格上的契合。

  黄宾虹印象深的原因在于传统笔墨非常独特非常好。跟我后来关于笔墨的认识是完全吻合的,所以我学习吸收黄宾虹的理论和画法。要说黄宾虹是早我几代的人了,也没有见过他,但是我实际上学到他很多东西。后来85思潮我的文章《传统笔墨的现代价值》也是参照黄宾虹的笔墨来认识的。85思潮思想动荡的非常厉害,我始终没有放松笔墨,包括我那些所谓新潮画还是通过用笔墨表现的,不是做效果画。再后来西部这批画也是在追求笔墨,追求笔墨的现代感。这时我把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和笔墨的转型统一起来了。

  雅昌艺术网:这次个展是焦墨的现代化探索之始吧?

  崔振宽:从这个展览之后,我开始有意识的研究焦墨了。更进一步加强了艺术语言的探索。

  1994年个展殷双喜曾给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“走向现代”,他认为当时的创作已经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化了;2002年三月,第二次在中国美术报举办个展,即“气象苍茫·崔振宽山水艺术巡回展”刘骁纯提出“黄宾虹课题”,他对我研究黄宾虹这个过程一直在跟踪,认为到2002年已经有眉目了,可以提出来了。所谓课题意思是说传统笔墨向现代转型的问题,真正的中国画笔墨的现代就是从黄宾虹开始的,所以他说是黄宾虹应该有他的系统,黄宾虹提出的课题就是传统笔墨到这儿怎么办?能不能发展下去?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?他说我跟这个问题衔接上了,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说是黄宾虹课题,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这么说。

焦墨作品:华山之二,尺寸:183x145cm,2001年

焦墨作品:华山之一,尺寸:180x145cm,2001年

焦墨作品:华山险峰,尺寸:201x104cm,2009年

焦墨作品:华山,尺寸:143×74cm,2009年

焦墨作品:华岳雄姿,尺寸:153x70cm,2011年

焦墨作品:华山镇岳宫仰望西峰,尺寸:69x138cm,2011年

焦墨作品:华山千尺幢,尺寸:257x144cm,2010年

  雅昌艺术网:那么“黄崔系统”是怎样理解?

  崔振宽:2015年,我80岁时再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“苍山无言· 崔振宽画展”,这个时候刘骁纯提出黄宾虹系统。经过20多年思考,他说“看完展览更相信黄崔系统的提法可以经得起时间检验。”

  因为黄宾虹是强调笔墨的,其他的画家都没有黄宾虹那么明确的提出笔墨问题,所以他认为徐悲鸿和蒋兆和是一个系统,属于人物画的创新系统;林风眠和吴冠中也是一个系统,是中西融合的系统。还有吴昌硕和齐白石是一个系统,是花木大写意的系统。然后黄宾虹的笔墨那么好,应该是也有他的一个系统,就是山水画的笔墨系统,这个系统他就叫做“黄崔系统”了。

  雅昌艺术网:那么,您的这些艺术风格和语言的变化,同时也都体现在华山系列的创作中了?

  崔振宽:是的,是一致的。包括《苍山无言》个展之后也在渐变。一是进一步在追求艺术语言的锤炼,就是刘骁纯说的“一以贯之”,他指的是坚持笔墨的现代的探索,但是“又不断出新。”这两年我主要是在寻求更现代一点的画风,一是加强抽象性,一是加强表现性,让笔墨更现代。

  雅昌艺术网:您现在画的华山跟之前最大不一样在哪里?

  崔振宽:主要还是在笔墨上。从审美趣味上来说可能早期画的比较秀丽一点,现在画的力度感更强一点,笔墨的自主意识更强一些,这不是华山本身的问题,是我艺术风格演变的问题。

  雅昌艺术网:您一共画过多少华山作品?

  崔振宽:这个还真没有统计过。

  雅昌艺术网:谢谢崔老师,祝您创作顺利。

崔振宽先生在华山

  结束语:据悉,华山景区管理部门即将为艺术大家石鲁、何海霞、崔振宽等先生们出华山系列作品集,崔先生再次来到了华山。在先生多年的现代性笔墨探索中,其作品越发炉火纯青。期待画集的出版,也让我们再次完整欣赏到先生山水作品的演变面貌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崔振宽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